[1]凌良辅,王海彦,关夏农.提高块煤率生产的探讨与实践[J].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,2003,01:62~64.[J].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, 2003, (01):62-64 [2]金全,赵晓斌,李永生.提高大块煤率的技术措施[J]. 煤矿机械,2001,(3):56~57.[J].煤矿机械, 2001, (3):56-57 [3]陈学峰,李永苏,王旭东.提高块煤产率的有效途径[J]. 河北煤炭,2002,(1):5-7.[J].河北煤炭, 2002, (1):5-7 [4]王金星,王灵敏,杨小林.对岩石拉伸试验方法的探讨[J].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, 2004, 23(3):205-208 [5]王学滨.三维岩样单轴压缩端面效应及破坏数值模拟[J].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, 2005, 37(2):28-31 [6]刘卡丁,张玉军.层状岩体剪切破坏面方向的影响因素[J].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, 2002, 21(3):335-339 [7]李海波,赵坚,李廷芥,等.花岗岩动三轴抗压强度的裂纹模型研究[J].岩土力学, 2002, 23(3):229-333 [8]何满潮,胡江春,熊 伟,等.岩石抗拉强度特性的劈裂试验分析[J]. 矿业研究与开发. 2005,25(2):12~16.[J].矿业研究与开发, 2005, 25(2):12-16 [9]唐春安,赵文.岩石破裂全过程分析软件系统[J].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, 1997, 16(5):507-508 [10]周宏伟,谢和平.岩石节理张开度的分形描述[J].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,1999,(1):1~4.[J].水文地质工程地质, 1999, (1):1-4 [11]谢卫红,谢和平,赵鹏.分形节理粗糙度对应力状态影响的研究[J].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, 1998, 17(3):253-258 [12]祝玉学.分形理论及其在矿业工程中的应用[J].中国矿业, 1992, 1(1):54-59 [13]彭晓钢,焦永斌.岩石爆破块度的分形研究[J].南方冶金学院学报, 1997, 18(3):169-174 [14]赵春芳.不同方法测试粒度分布的比较研究[J] . 中国粉体技术,2004,2:22-24.[J].中国粉体技术, 2004, (2):22-24 [15]谭立新,蔡一湘,余志明,等.各种粒度表征技术的相关性研究[J].材料研究与应用, 2011, 5(1):57-60 [16]郭永彩,高潮,胡学东,等.微细颗粒粒度分析方法与测试技术[J].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, 2000, 23(5):102-105 |